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10月23日上午,呆哥久久国产精品空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联合“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在教学楼B区503教室开展公开课观摩研讨教研活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主要内容进行公开课观摩学习。教研室主任龙思达老师主持活动,张远琳老师担任主讲,党支部副书记左勇超副教授莅临指导,教学班学生及教研室无课教师参加。
公开课上,张远琳老师以视频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课前问题,自然衔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主题教学。课程围绕“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如何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共和国大厦的第一根基桩?”三个问题展开,不仅设置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还有课堂练习抢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性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在讲授核心内容时,教师紧紧围绕“为什么要转变”以及“如何实现转变”这两个关键问题,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主要任务,详细解读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公开课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内容阐释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首先主讲教师分享了本节课程的教学思路与备课心得,与会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给予了评价和建议。王老师认为,这节课史料丰富、论证严密,对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到位,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给出了适当减少一些知识补充的建议。陈老师则从教学方法角度发表了看法。她指出,本节课在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上颇具匠心,通过设置关键问题链,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但是需注意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示来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与会教师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发言、提出建议,现场研讨氛围浓厚。最后,教研室主任龙思达老师对公开课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连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关键理论枢纽,讲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至关重要。她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次公开课为契机,持续深化对教材体系的研究,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本次观摩与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对照标杆反思自身教学短板,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学情把握的精准度等维度优化课堂,实现教学能力的迭代升级,对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撰稿:杨 易
图片:龙思达
初审:龙思达
终审:左勇超